
李青和丈夫张辉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世界因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奋斗故事,才变得无比精彩。一路的血和泪,都将是老了回忆的花。”近日,一位武汉女子海外打拼24年的励志故事,受到众多国内网友关注,其视频号上的转评赞高达10万+。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她“卖惨”“炫富”,目的是带货。她对此回应:“视频里没有一张照片是P的,故事也没有一句是假的。我仅仅是想记录我真实走过的路,如果能让某个人得到一点点启示或触动,就是值得的。”
3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当事人李青,听她讲述了这20多年的难忘经历。
放弃“铁饭碗”只身留学悉尼
李青生于一个普通武钢工人家庭。从小她就是“学霸”,还是学生会干部。高考时,她按照父母的愿望,选择就读原武汉钢铁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武钢第二炼钢厂工作。
不久,她和同在武钢工作的一位高中同学结了婚。1998年,儿子出生。一切似乎都在顺着既定的人生轨迹运行,但李青并不满足于此。“国企朝九晚五的工作,虽然是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李青说。
1999年,李青萌生出国留学的念头。为了攒钱,她利用业余时间,带着四五个小姐妹穿梭于各大商场、歌舞厅、电视台晚会,参加各种时装秀。她还自学裁缝手艺,制作演出服租售。
2年后,李青攒够10万元留学费用,毅然辞掉“铁饭碗”,准备出国打拼。
“当时,我的父母、公爹公婆都强烈反对。他们找我谈话,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李青说。但是她已经下定决心,对所有的劝说无动于衷。得知她已经买好机票,母亲生气地说:“就算你以后在国外要饭,也别打电话找家里要钱!”
好在丈夫理解并支持她追求自己的梦想,愿意独自承担照顾儿子的重任。
2001年3月,李青登上前往悉尼的飞机。那一年,她30岁。
在悉尼,李青先要在语言学校学习,还得在一年的签证时间内通过雅思考试。每月学费六七千元,加上吃住成本高,李青攒的10万元根本不够用。丈夫的工资不高,还要养孩子,也没有多余的钱资助她。
“我拼命打工和学习,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早、中、晚各吃2片面包。”李青说。尽管她十分想念家人,但为了省钱,最初的10个月里,她没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
10个月后,李青以高分通过雅思考试。她同时申请就读悉尼大学和新西兰技术移民,很快她收到了悉尼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新西兰技术移民也获批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阳光灿烂,我到新西兰驻大洋洲移民局领取一家三口的护照,回到学生宿舍倒头就睡。那一觉睡了三天三夜,我太累了!”李青说。
刚到新西兰时靠做保洁为生
一边是就读悉尼大学,一边是移民新西兰,李青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学语言已经花掉了积蓄,没钱上大学了。”李青说。
2002年3月,李青和丈夫、儿子来到了新西兰。她在大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但在新西兰找不到机械工程师的工作。
“为了活下去,我只能当家庭清洁工,去别人家里打扫卫生,一天跑十几家,刷四五十个马桶。”李青说。她一家三口租住在一户人家的车库里,但她并不觉得苦。比起在悉尼独自打工、学习,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更有盼头。
2003年,在丈夫的支持下,李青进入新西兰理工学院学习建筑设计,3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其间,她的第二个儿子出生。
2007年,李青顺利找到一份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她的老公也接管了一家橱柜厂的生意。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后,2008年,李青将父母也接到新西兰生活。
2014年,夫妻俩成立了2家建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开发。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变卖了工厂、房子和车子,重新搬回出租屋。幸运的是,建筑公司很快步入正轨,先后完成了2个大型项目。
2022年,李青又涉足畜牧业,成为一家牧场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产品除了在新西兰销售,还出口到多个国家。
加入公益组织希望帮助他人
“我今天所有的成绩,都源于老公无条件的支持。”回顾过去20多年走过的路,李青动情地说。
李青的丈夫张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是一个勇敢的人,爱学习,行动力强,不安于现状。当初我没有考虑她出国后还会不会回来,我只是觉得,不能阻止她追求她想要的。”
“为了投资房地产,我们卖光了所有资产。老公看到我很担心,不停地安慰我:‘别担心,想做就去做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赔光了,我陪你去餐馆洗碗。’”李青说,今年情人节,她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向老公表示感谢。
近两年,事业顺利的李青,把更多精力投入家庭。她学习做西餐、开飞机、打高尔夫球,拿了咖啡师、鸡尾酒调酒师、西点烘焙师证书。在视频里,她也分享了这些日常生活。“我希望成为孩子的榜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做一个敢于尝试的人。”她说。
李青还加入了国际红十字会义工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各种培训,如急救、注射、儿童防护等。去年5月,她作为注册国际义工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Rotary全球国际义工代表大会。她期待以后能去更多国家担任国际义工,帮助他人,继续做一个勇敢且有温度的人。
相信足够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青青是个目标很明确的人,行动力也很惊人,敢想敢干。看到她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我真为她高兴。”3月5日,李青的武汉闺蜜王女士对记者说,她的父母和李青的父母是武钢的同事,两家住得很近,她和李青从小十分要好。20多年前,她经常跟着李青外出走秀。李青每次回汉,也都会向她“诉苦”。
原武钢第二炼钢厂工会主席张树生告诉记者,当年李青是工会干事。在他的印象里,李青想法多、悟性强、能吃苦,认定的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李青辞职时,他十分不舍,试图劝说,最后反倒被李青说服,觉得年轻人敢闯敢拼很好,他应该支持才是。“以她的能力,无论是留在国内还是去国外打拼,我相信她都能获得成功。”张树生说。
“我不认为自己很成功,但我始终追求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我也不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我相信只要足够努力总会有所收获。”对于一些网友的质疑,李青表示,她十分感谢大家观看她的视频、了解她的人生故事,“这一两年来的100多个视频都是我自己做的,没有团队。我也不会带货。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分享20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或许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帮助,给社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世界因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奋斗故事,才变得无比精彩。一路的血和泪,都将是老了回忆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