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新办举行吹风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曹雪娇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同日,国新办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就《报告》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如何评价过去一年的成绩?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有何依据?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哪些详细举措?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近90分钟的吹风会上,沈丹阳、陈昌盛就上述问题逐一解答。
1 去年的成绩令人鼓舞
记者注意到,今年《报告》从“稳”和“进”两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会上,沈丹阳也表示,去年中国历经风雨彩虹,成绩令人鼓舞,他用三个“明显”进行了补充。
首先是经济明显回升向好。去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受国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作出决策部署后,国务院全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升,增长速度达5.4%,全年增长5%,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大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次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创新方面,除“嫦娥六号”“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重大成果外,还有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时速450公里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完成设计制造等。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去年上升到第11位,是十年来全球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
产业发展方面,以航空航天、电子通信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去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分别比规上工业整体增速快3.1和1.9个百分点。
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有不少民生措施出台实施,比如,教育方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全国将近2000万学生受益。社保方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3%,向11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住房方面,建设或者筹集安置性住房近200万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加大以工代赈力度,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人等。
2 对今年实现5%左右增速充满信心
会上,有记者提问,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确保实现?沈丹阳表示,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设定的。综合多方因素,对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充满信心!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还在不断巩固拓展。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回升,去年全年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今年开年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火爆出圈,文化旅游消费繁荣活跃,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文化旅游消费非常火爆。近期中国资产价格也在稳步回升,企业信心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房地产销售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数据也印证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累积了很多积极有利条件。国内外多数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潜在增长率仍处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特别是近些年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一批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正换上强劲的新引擎。
他还补充,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和各方面政策举措上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正持续发挥作用,特别是今年实施多年未有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组合,势必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3 特别注重体现“民生为大”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中也提出不少新举措,其中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等。
在吹风会上,沈丹阳也提到,今年的《报告》特别注重体现“民生为大”,一系列举措都值得期待。比起往年,今年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重点要支持的就是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和特别需要支持的就业群体,对脱贫人口、农民工等群体,要继续加强帮扶。针对社会上反映突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今年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在社会保障方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增加财政补助的措施,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从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99元。还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这两项标准将惠及3.2亿人。对低保、残疾等困难群体,也要继续加强帮扶救助。
对社会上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针对老年人不同的服务需求,提出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并且对加强老年医学建设、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施等提出了工作要求。还提出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措施,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帮助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4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春节前后,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跑出“加速度”。DeepSeek全球出圈、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人工智能+”成为大热话题。今年的《报告》也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陈昌盛介绍,“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产业赋能,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
其次是终端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既可以跟我国的制造优势结合,加快商业落地,同时也可以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让老百姓更快享受智能生活。
再次是场景培育,今年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
此外,发展人工智能还要继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资源向年轻人倾斜,支持年轻人去闯,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发展。